科學家精神植根于科學家的科學實踐,于百年來“科學救國”“科研報國”“科教興國”“科技強國”的歷史進程中不斷豐富和拓展。漫步博物館展廳,仿佛徜徉在中國科技發展史百年長廊。作為目前我國規模最大的科學家珍貴歷史資料收藏工程庫,中國科學家博物館以豐富館藏和多樣呈現,向世人徐徐展開了一部中國科學家群體的成長成就史、一部中國科學家精神的形成演進史、一部中國科技事業的不懈奮斗史。
歷史不會忘記,“中國地質學之父”李四光面對“中國貧油論”,創造性地研究并得出新華夏構造體系三個沉降帶有廣闊油田地帶的結論;“中國天眼”奠基人南仁東22年扎根深山,矢志不渝鑄造大國重器;“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埋頭耕耘數十載創建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讓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牢……步入新時代球賽投注平臺,一批批重大創新成果競相涌現,我國科技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吹響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號角。
科學家精神是科學精神在科學家群體身上的投射,兩者同中有異。“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我國老一輩科學家以自身實際行動詮釋了“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我的事業在中國,我的成就在中國,我的歸宿在中國”,“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這句畢生踐行的誓言讓人熱淚盈眶;“回去吧!讓我們回去把我們的血汗灑在祖國的土地上澆灌出燦爛的花朵”,核物理學家朱光亞牽頭起草的《給留美同學的一封公開信》讓人激情涌動;“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中國夢,都在自己的位置上為之努力,我選擇的方式是研究量子物理”,世界首顆量子衛星締造者潘建偉的話語讓人同感同慨……他們心系家國、身許科學,不僅在創新創造的道路上為人類科學發展留下坐標,更樹立起一座座為國為民的精神豐碑。
也許并不是人人都能成為科學家,但人人都可以心懷科學家精神。我們時常震撼于科技的發展,折服于科學家的奇思妙想。科學家的風姿是酷颯的,像“兩彈元勛”鄧稼先那樣“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科學家的情操是淡泊的,像物理學家鄭哲敏那樣“如果國家需要,即使去做一個管道工也可以”;科學家的情懷是壯志的,像地球物理學家黃大年那樣心懷“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的信念,默默將國家富強、民族興旺的脊梁挺起……我們致敬贊美科學家精神,更應將這種精神化為奮進的動力。科學星河璀璨,但并非聳入云霄、遙不可及,只要我們心向往之、行漸趨之,“手可摘星辰”“日月入胸懷”就不是夢想。
科技興則民族興球賽投注平臺,科技強則國家強。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球賽投注平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我們比任何時候都需要弘揚科學家精神。科學家精神是推動科技進步的精神動力,是創新人才的必備素質。科技事業的發展,需要大批像老一輩科學家那樣嚴謹勤奮、堅忍篤定、靜水流深,爭做時代清流、社會砥柱的科技工作者。讓科學家精神成為時代的最強音球賽投注平臺,讓科學家先進事跡走出書本、走出課堂、走出實驗室、走出研究所,把科學的精神、科學家的精神送到人們身邊球賽投注平臺,播撒進更多人的心田。
網友評論更多
576宰婉宇p
《中國新聞獎作品選(2022年度·第33屆)》出版發行
2024/06/21 推薦
5694邵朗武774
常吃辣椒有益心臟健康
2024/06/20 推薦
740寧晶朗qiw
買到手的二手車被查封,能否要求停止對車輛的執行?
2024/06/19 不推薦